金魚日常管理 KING
金魚是很討喜的人工育種魚,很多人也以金魚為入門魚種,牠的活潑可愛,平易近人,和其他熱帶魚有完全不同的風格。
(一) 買進檢疫期:
金魚從水族館或魚場買進之後,最重要的便是檢疫工作了。事先準備一個檢疫隔離缸,必須是已有穩定水質的缸子。最簡單的就是裸缸加上已有硝化功能(硝化菌)的海棉過濾器,如水妖精。和處理過的飼養水(養水或是水質穩定劑、海波處理),不用加溫。金魚放入隔離缸的第一天,先仔細觀察,不餵食,別急著下藥,此時的金魚大都處於緊迫的狀態,胡亂下藥只會增加牠的負擔。換個角度來說,若金魚買進的第一天就非下藥不可,否則活不到第二天,這代表牠本已病重,您根本不該買牠回家。觀察之後,再對症下藥(殺體內外蟲、殺菌、傷口發炎防止),從第二天起每天少量餵食1~2回,並觀察其食慾和排泄是否正常,靜養一周以上,恢復正常餵食,若無其他問題,才可放入家中的飼養缸一同混養。檢疫期很重要,可避免引入不明疾病,讓多年心血養成的愛魚,毀於一旦。檢疫期間,不是一定要下藥,而是有蟲除蟲,有病醫病,切忌胡亂下藥,只求心安,往往是徒增魚兒生理負擔,造成反效果。
(二) 水質管理和餵食:
金魚是偏好弱鹼到中性的水質,平常並不用特別去量PH值,只要週期性的換水即可。換水週期須視餵食量和飼養密度而定。以當歲魚而言,通常養殖密度高,每日餵食量亦大,每天換水1/3~1/2更能刺激食慾和成長。尤其是幾個月大的小魚。若因時間上不能配合如此繁重的換水工作,至少每週也要換1~2次水較適當。當歲魚以上,因快速成長階段已過,可降低餵食量,換水一樣維持在每週1~2次較佳。換水可以用自來水經過一道活性碳(大賣場、水族館均有)後使用,或是將自來水另置儲水容器中,放入水質穩定劑(海波也可以),當然了,事先能養水打氣後再使用是最好了。
金魚是食慾十分旺盛的魚種,幾乎可以不停的吃,但是為了避免腸道負擔過大,還是以少量多餐飼養為宜,若是當歲魚,每天餵三餐\以上,五分鐘內能吃完的量,大魚是純觀賞而已,每日1~2餐即可,餵食的時候,可順便觀察各魚隻的食慾和排泄,有任何不正常,要趁早隔離處理,飼料以市面上的金魚飼料或錦鯉飼料搭配冷凍豐年蝦和品質較佳(血紅)的冷凍赤蟲為主,粉餌因污染力較大,也取得不易(須向專業飼料公司洽購),很少使用;另外,活餌是最佳的天然飼料,例如:絲蚯蚓、麵包蟲,對金魚的成長幫助很大,尤其是在肉瘤的發育上,有極佳的效果,因為市面上金魚乾燥飼料大都是進口貨,價格亦不低,若魚友想用其他熱帶魚的飼料也可以,建議當歲魚以下,選擇粗蛋白質含量在40%以上的較適當;大魚因已成長趨向完成,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造成器官負擔,代謝不良。請選擇蛋白質低於40%以下的飼料。金魚不會因吃太多而撐死,但是餵食過多,有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和水質過濾失去平衡,少量多餐為原則,投與各種乾飼料和冷凍餌(或活餌),配合定期換水,每週更換或清洗過濾槽的第一道白棉,每1~2個月適度清洗濾材,魚兒應該都能養的健康活潑。
(三) 基本疾病防制的概念:
有的魚友會定期的用藥物泡金魚,但是又不知道目的和意義在哪裡。換個角度來說吧!我們平常應該不會沒事拿個感冒藥來吃吃吧?是否真能藉此而預防感冒?無聊就拿胃藥或殺蟲藥吃,真能預防胃病和肚子痛?想必大家心中都有答案。養魚也是如此!藥物是治療用的,並不是像疫苗用來預防疾病產生抗體。要避免金魚生病,還是得從根本的水質管理、正確餵食做起,金魚本身自然會有較佳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不要將金魚長期養在藥水或鹽水中(除非生病),這關係到健全的成長和免疫系統的培養,基本工作做的好,金魚自然強健。用藥水養成的魚,如溫室花朵,環境一變化,就會百病叢生,很難治好,也不易生出健壯的下一代。
2.金魚疾病和用藥 /金魚用藥與施藥方法/金魚疾病自我檢視/金魚致病細菌產生原因及病症/市售用藥查詢
鰓病
感覺金魚不活潑或發呆,鰓的開合不規則,兩邊開的很大,或是一邊緊閉不動,趕快隔離治療。有細菌性和寄生蟲造成的爛鰓,死亡率很高,也會傳染,可使用黃藥(使用說明的標準量),加上1~2ppm的次甲基藍,再加上0.3%的食鹽(每百公升水加300公克鹽)混合液藥浴。每日換水1/3,保持水質清潔,要好幾天才會好轉。
初期
游泳時一邊的鰓經常是閉著的。換掉約20%的水,夏天時,用遮陽等方法,控制水溫的變化。如果認為魚的密度太高時,要使密度降低。所遇到的情形,大約是只要這樣做就可治癒。另外,在一本叫做『我是RANCHU』的書也有提到,夏天的話,就將自來水緩緩地注入魚池,即可很神奇地治癒。氯或許有人會擔心,但是,根據經驗,微少的水量是沒有問題的。
中期
一邊或兩邊的鰓會閉著一動也不動。嚴格來說,這必須要在這個階段前就發現的。治療方面,就是做好初期的治療處理之後,加入鹽巴讓水變成0.5%的鹽水,黃藥2~5ppm 鹽0.3~0.5%加次甲基藍1~2ppm ,每天徐徐上升溫度2℃至28℃以上,並觀察狀況。雖然有雖粗暴,但如果使用拔掉針的針筒,將有加入抗生物質的眼藥水稀釋三倍,在魚兒還有體力的時候,直接注入魚兒的鰓中,可立即奏效。
末期
兩鰓會開得大大的,浮在水面上(剛開始飼養時,也是常常看到這種景象)安靜第一,謝絕會客,請神明保佑,並檢討日常飼養要點。雖然講得很無情,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ADAM說:
藥名叫 "安定性二氧化氯" 很環保, 沒有毒性,為新一代強氧殺菌劑,歐美先進國家的自來水多用它殺菌.台灣很落後,自來水為了節省成本用氯來殺菌.氯很毒,過量的氯會致癌.安定性二氧化氯它的運作原理是利用與氧結合,強力氧化破壞各類菌種
的細胞壁以殺死細菌.用於細菌性感染或檢疫很好用.主治細菌性爛尾,爛鰭,細菌性腮病,水黴病.用它之後,我家的魚從未得細菌性腮病與水黴病.缺點是怕光,容易與氧結合而氧化,保存不易,開瓶使用後二~三個月就失去藥效. 如果瓶蓋沒蓋\緊,二~三個星期就失去藥效.
用法:
1. 長期藥浴: 使用1~2ppm,藥效可維持二天, 一個療程二~三天, 不論細菌性腮病,水黴病,菌性爛尾,爛鰭,一個療程就見效, 二個療程即可治癒.藥浴期間加強打氣,避免光照.
2. 短期藥浴: 使用15~20ppm藥浴一~二個小時. 藥浴期間加強打氣,避免光照.注意觀察, 如有不適?將病魚移出.
3. 切記: 不要用於原缸,因是強氧殺菌劑,也會把硝化菌殺死.請單獨用於檢疫缸或隔離治療缸中. 檢疫很好用.
4. 如藥浴無效表示你買到的安定性二氧化氯已無效.或開瓶使用後保存不佳, 失去藥效.
可至第一化工原料 [url]http://www.firstchem.com.tw/docs/index.html[/url] 購買每瓶500ml溶液. 深色玻璃瓶裝 NT150~NT200.未開封後可保存一年,另外除了殺細菌,黴菌外, 對於寄生蟲及病毒有效.
藥師王說:
典型細菌性鰓病:1.浮頭呼吸急促;2.單邊鰓蓋不開;3.雙鰓鼓漲呼吸急促。
寄生蟲感染鰓病:1.雙鰓鼓漲呼吸急促;2.單邊鰓蓋不開。
由以上說明可知:(單邊鰓蓋不開)症狀有兩個重複原因。
通常處理鰓病方法︰除浮頭呼吸急促可確定是細菌性,其它症狀均無法有效判斷,故先治細菌性後治寄生蟲將延長治癒時間。
有效治療鰓病方法:建議使用1.黃藥+白點黴菌水;2.黃藥+体外寄生蟲藥,(單邊鰓蓋不開)屬初期症狀﹐使用建議1即可…黃藥藥浴7天同時每日添加白點黴菌水至症狀消除為止(最多7天)。新扶桑黃藥:德河代理的AROWANA GOLD黃藥(日本動物藥品株式會社)1g對40公升水藥浴5-7天﹐中途不可換水。
KWAN說:
關於細菌性鰓病的治療,我想提供個人的經驗作參考,以往我們習慣使用的藥浴不外乎黃藥等水族用藥,但效果不是很好;
我現在使用Chloramine T (氯亞明 T),每次藥浴8小時,每次換水80%,連續3~5天,配合針劑(若魚隻體表有血斑時使用)效率十分良好,這種藥必須到天一化工(在台北圓環旁的天水路上)問老闆買,因為只有他才知道這種藥,一瓶25g,400元.用量為0.1g/10L.
白點病
症狀─全身散佈白色小點狀物(白點蟲),與日俱增,導致呼吸困難死亡,會傳染,而且很快。宜整缸處理,提高水溫至28℃以上,可制止白點蟲繁殖,不要超過30℃(水溫太高,新陳代謝過快,更快虛弱),加上0.5%的食鹽藥浴3~5天。或是使用孔雀綠(必須到化工材料行買)0.2ppm藥浴,在1~2天內白點蟲會大量脫落死亡,換水1/2左右,再視情況,有需要的話,再藥浴一次即可。孔雀綠毒性高,小心不可過量;市面上也有專治白點蟲的水族成藥,安全性高,魚友也可選購使用,效果也很好。
充血潰爛
若是寄生蟲(如魚虱)或外傷造成,只要泡黃藥或次甲基藍 (1~2ppm)即可消炎。如果不是寄生蟲引起,那就可能是細菌性感染,通常是革蘭氏陰性菌造成,必須黃藥和次甲基藍一起使用,效果較佳,藥浴3~5天。期間減少餵食量,每2天換水1/2左右,再補充藥量。市面上也有專用的藥,但大都是針對熱帶魚所開發,使用效果也還不錯。如果不嫌麻煩,也可每天將金魚撈起塗抹黃藥濃液,也有魚友用紫藥水塗抹,效果也很好,每日3~4回。
魚虱
通常是剛買回來的金魚較常發現,而且很普遍。一定要在隔離檢疫期間解決它,因為魚虱的抗藥性很強(被訓練出來的),用馬速展或魚虱專用水族成藥,通常殺死成蟲而已,過1~2週之後,又會發現小魚虱出現。最好的方式是先將金魚撈出,在臉盆的淺水中,用手或鑷子將魚虱全部夾除,再放置隔離缸中泡殺蟲藥(福馬林25ppm或馬速展,魚虱治劑均可)1~2天。每週檢查金魚身體表面一次,有發現小魚虱,立刻夾除,大約2~3周後,完全沒有再發現魚虱產生,才可放入飼養缸。除魚虱要有耐性,沒辦法一次OK!當然了,金魚繁殖場不可能如此做,只能全面泡藥,但是小魚虱依然橫行眾多。
錨蟲
和魚虱一樣,都是體表可見的寄生蟲,但是沒有魚虱那麼常見和普遍。處理方式和魚虱一樣。只是錨蟲不會像魚虱一樣游動,會固定在皮膚表層,身體深入體表內部,一樣夾除再泡藥觀察。
卵甲藻病
看起來和白點病有些像,但是除了白點散佈外,亦有白色黏膜增生,食慾降低,呼吸加速,傳染很快,死亡率很高,通常是酸性水(大量餵食,換水過濾失去平衡)中感染。可加些珊瑚砂提高水的PH值,配合藥物治療,曾試用西德的治黴菌生蟲劑,配合日本黃藥交替使用,效果還不錯。
魚鰾病/魚鰾病(顛覆病)之探討
身體控制平衡昇降的魚鰾氣囊異常充氣腫大。病魚會沉至缸底發呆或浮至水面不動,且身體常呈45度角漂浮,或是頭部朝下垂直倒立,有的是肚子朝天翻轉,不會死亡,也不會傳染,目前無藥可治。可能和飼養的水深壓力有關,日本在飼養高級金魚,通常是水深15~30公分之間而已,個人也發現,用淺水飼養金魚,水壓較低,浮鰾魚很少發生;過量餵食也有可能出現此病症,只要停止餵食一段期間,就會恢復正常。
阿俊說:
最近看到有些留言是關於魚鰾問題,之前我的魚也是吃人工飼料,晚上休息時有一兩隻會浮在水面上,偶爾會立在水底,感覺有些消化不良使魚鰾異常,最近改餵冷凍赤蟲後,情況已完全改善!很少看到白便。提供參考!
VIRUS說:
關於金魚的魚鰾病幾乎不是細菌造成的,細菌造成魚鰾出問題是有的,但在金魚的情形就不太像細菌造成的,因由其他證據證明應不會是細菌引起的,金魚魚鰾病只發在短胖身型的金魚,體型越短身體越胖越容易發生,反觀同樣是金魚的朱文錦或是金魚的祖先鯽魚卻幾乎不曾發生魚鰾病,體型越接近鯽魚體型可以說越接近原始體型越不易發生,這說明什麼情形呢?如果是細菌造成的,應該連鯽魚或是朱文錦都會發生,因此細菌引起金魚魚鰾病的說法幾乎可以排除,在此只說幾乎,因為真的有些病原會引起魚鰾的障礙,但魚類會產生魚鰾疾病的比率是十分的低的,但金魚發生率卻十分的高.
因此魚鰾病的主因可說是魚的體型關係或是與遺傳有關,因為可以發現與原始鯽魚體型差異越大的金魚發生比例越高,那些如蘭壽,琉金....等,對於鯽魚來說是高度突變的鯽魚,因此生理協調上本就有問題,國外那本金魚魚病專書裡面就直接建議如果想避免魚鰾病,就避免購買體型短胖的金魚,而有些魚鰾病會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影響是否會發病,如餵食過量...等等.
以上是我自己歸納的看法,我也詢問過我的老師的看法 ,兩位魚病專家皆認為應該不是細菌引起的,因為如果是細菌引起的,一定不會只感染那些體型較短的金魚,鯽魚或朱文錦一樣都會得,參考看看.
MimiTong說:
有些人也許魚得了魚鰾病病後因為養久了有感情很使不得牠, 也沒有很多時間照顧牠. 這是我的照顧方式 (有了好幾條後才研究出這好方法)
1)先將用過的濾綿+活性碳過濾.
2)過一週後加2~3健康又可耐久的熱帶魚.
3)剛開始水會霧或髒或臭味,不用換水,濾綿太髒了只用水清一下,就這樣讓水一直過濾.
4)大約2~3個月注意若魚便都會自然消失而濾綿+活性碳都不會髒了,水也很清晰這表示水已有豐富的硝化菌了.
5)將缸底鋪下一些珊瑚砂(顆粒)
6)就把得魚鰾病的魚用深度約8”~12”x有適合長寬的小籃子如圖掛在水面上.小籃子的底部需要平板式,不能有洞.
7)放金魚時要加裝打氣石.
8)熱帶魚可以繼續養在小籃子外面,我就這樣養.
9)每天兩餐,一餐餵約10~15顆粒飼料(看牠情況)
10)把手洗乾淨後用手輕輕撈起牠後再餵,讓牠吃的時候跟一般魚一樣可以好好吃.
11)餵的飼料最好是泡一下水,有點軟的.
12)每天看小籃子的底部上有的魚便要撈起清一下.
13)再也不用換水,水位降的話只要加水即可. (已6個月我沒有換水)
14)濾材約1個月看看有髒了再清一下,沒有髒就不用清.
15)若剛得病的魚這樣可以慢慢恢復,要有耐心,我有一條就這樣救回來.
16)病久的魚就不會恢復,但至少不需要顧慮牠的生活存在.